2021年8月28日,格致論道講壇第71期活動“火星、神獸與我們”在中國科學院信息化大廈舉辦。六位不同領域的演講者匯聚在同一舞臺,從火星探索、芯片制造、《山海經(jīng)》、太和殿、生物入侵、非洲花木等方面分享了各自的探索故事,引領著觀眾們在火星和神獸間穿梭,在遠古與未來間駐足。
本場活動吸引了130余名觀眾現(xiàn)場觀看,同時還于9月4日在人民日報新媒體、央視頻、中國科普博覽、高??茖W營、嗶哩嗶哩、百度百家號等平臺進行網(wǎng)絡首播,實時在線觀看人數(shù)超過100萬,實現(xiàn)了科學、文化領域非凡思想的跨界交流。
趙莉藺 《逆襲的超級線蟲》
不畏寒暑、四季常青的松樹,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占有獨特的地位。同時,松樹也是我國新時代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主要樹種之一。但是近年來,一種肉眼幾乎看不到的外來入侵物種,卻對我國的松林帶來毀滅性的傷害,威脅著整個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安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趙莉藺研究員從小小的線蟲出發(fā),分享了用從智能監(jiān)測、早期發(fā)現(xiàn)再到防控手段的用科學研究拯救松林的故事。
陳連山 《〈山海經(jīng)〉:從地理志到志怪小說》
《山海經(jīng)》是記錄神話最多的古籍,書中刻畫了各種奇特的神獸、瑰麗的神話和詭異的怪人。直到今日,《山海經(jīng)》依然在種種文藝作品中散發(fā)著持久的生命力。但是,《山海經(jīng)》究竟是一本怎么樣的書?長期眾說紛紜?它是專門記錄妖怪的志怪小說呢?還是真實的地理志?通過一一解讀《山海經(jīng)》中的種種看似荒誕不經(jīng)的神獸,北京大學中文系的陳連山教授向觀眾揭示了這本奇書的謎底。
賈陽 《做一輛漂亮的火星車》
今年5月,“祝融號”火星車成功登陸,開啟了火星考察之旅。這輛以傳說中的火神為名的小車,已經(jīng)在火星上工作了3個月,行駛距離超過1千米。它和正于月球漫步的“玉兔號”一起,讓中國成為當今世界唯一在火星和月球同時開展巡視探測的國家?;鹦擒嚨降组L啥樣?為什么這么設計?目前在火星過得好嗎?科學家對它有怎樣的期待?請聽“祝融號”和“玉兔號”設計師,中國空間技術(shù)研究院總體部賈陽研究員為我們一一道來。
劉冰 《野性非洲的N種邂逅》
提起非洲,大家最熟悉的畫面可能就是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奔馳的角馬、大象、長頸鹿,以及那些兇惡的捕食者獅子、獵豹、鬣狗。然而大家是否關注過,在這片充滿野性的大地上,位于那些明星動物背后的配角——植物呢?跟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劉冰老師的講解,觀眾們走進了非洲花木的精彩世界,領略常人難以看到的非洲花木的本色,聆聽一張張精彩照片背后開心有趣的探索故事。
包云崗 《開源:讓天下沒有難做的芯片》
芯片一直處于輿論的焦點位置,是我國亟待突破“卡脖子”技術(shù)。近年來,芯片的設計過程出現(xiàn)了開源的新趨勢。芯片和開源聯(lián)系到一起,會誕生出怎樣的奇妙反應?這是否能讓國產(chǎn)芯片迎頭趕上,培養(yǎng)出新時代的芯片人才?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shù)研究所副所長包云崗研究員為觀眾解讀了芯片開發(fā)的基本知識,分析了開源芯片為研發(fā)帶來的新的變化,并介紹了“香山”和“一生一芯”這兩個開源芯片項目的最新進展。
周乾 《太和殿:讀一殿可知萬殿》
作為我國最后500年封建王朝的統(tǒng)治中心,故宮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在故宮的中心有這么一座宮殿,它極具設計之美、布局之美、構(gòu)造之美和色彩之美。同時,它的建造技藝也堪稱中國古建筑的最高水準。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周乾通過講述自己勘察、修復太和殿的親身經(jīng)歷,帶領觀眾解讀這座天下第一殿所代表的故宮古建筑的高超技巧和智慧。
主持人吳寶俊
來自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吳寶俊老師擔任本次活動的特邀主持人,他用幽默風趣、生動活潑的主持風格,帶領觀眾跟隨演講嘉賓的視角,探索著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
“格致論道”,原稱“SELF格致論道”,是中國科學院全力推出的科學文化講壇,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wǎng)絡信息中心和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聯(lián)合主辦,中國科普博覽承辦。致力于非凡思想的跨界傳播,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討科技、教育、生活、未來的發(fā)展。獲取更多信息,歡迎關注官網(wǎng):www.self.org.cn,微信公眾號:SELFtalks,微博:格致論道講壇。(撰稿:孫天任)